城市很大,明明在地图上看着距离并没有那么远,实际上打车都要50到80块。我在想,是不是海淀,朝阳,丰台,东城西城这四个临近的城区,实际上完全是不同的文化呢?
因为要赶路,我在北京南站附近随便找了个房间,也就是丰台区附近。丰台区给我的印象不是很新,我在路上看到了有人临街在踩缝纫机,还有人在树上挂一个镜子,就当街给人剃头(甚至不能称为理发)。这让我有一种割裂感,一方面想他们这种赚钱效率会不会生活不下去啊,另一方面想到这是北京,他们是不是已经有三五套房子在出租每个月几万块钱固定收入了啊,我还是关心自己什么时候能买得起房子吧。
丰台区的路边的房子不是很新,但是路边倒是很干净,人也不多。一个人走在路上有一种疲惫和孤寂的感觉。
巷子里能好一点,感觉这些房龄得有30年了吧,我个人其实挺喜欢这种巷子的,有老房子,也有空调和监控。这个房子虽然很久,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,会慢慢加入电话线,网线,光线,附近的变电箱也是升级了一遍又一遍。之前住在其他省市的人,现在可能搬进了这里的老破小,而曾经住在老破小里的人,可能把房子卖了去其他国家了吧?
搭乘地铁的时候感觉北京(丰台)地区的生活节奏整体也不鸡,也不松弛。衣服整体也以莫兰迪色系为主,有点压抑,没有所谓职场精英的精致感。但是从路人的眼镜度数不低这一点可以看出来,在北京,随便扔一个砖头还是能砸死一个985的。
和当地的一个朋友约了一顿饭,我和朋友分享了生活中的懦弱时刻,我觉得这个朋友很适合告解,当然,我没有分享全部心中所想。人的情感毫无保留地暴露给他人是需要很严格的条件的。如果过于炽热,甚至会灼伤他人。所以最后把原本想说的事情抽象到人类听不懂的程度,然后分享给了对方。算是对大家的保护。
友:如果你能结合具体事例分享的话会更容易听懂。
我:才不。
友:那你还讲。
我:那你知道我为什么这个时间来找你吃饭吗?
友:你不是说路过?
我:其实是我的选择。
友:你选择的?
我:也是你选择的。
友:你又开始了...
杭州也大,但是我那天比较忙,所以基本上就去了西湖的一角(住在上城区)。谁能想到我能一边开着热点一边抱着公司电脑开会,还顺便在同一时间预约了Apple Store Genius Bar去修我的耳机呢?
(然后还因为切换语言不及时我和开会的同事讲了中文,同事后来散会后就一直在模仿我说中文,尴尬)
去西湖修完耳机后,我就一边沿着西湖走路,一边抱着电脑和同事开会。除了热了点外,一切都很好。
西湖是所有人的西湖:
整体来说建设不错,好像是因为要举办亚运会所以整体基建比较合格。
美食荒漠,有时候荒漠到离谱的程度,杭州好吃的只能想到杭帮菜,然而杭帮菜也日渐式微。小吃级别的更是没有,我拍了很多离谱的图:
杭州特色美食:汉堡包,凉面,肉夹馍.....?
杭州老字号:芝士?
杭州店铺:正宗上海哈尔滨食品厂?
杭州餐厅:新疆菜,这是新疆援建给杭州美食了吧?
杭州的茶很有名(毕竟西湖龙井),但是我自己的偏好是茉莉>普洱>其他(不想点了),所以去了几个店都没有购买欲望,最后在朋友的安利下(指对方付钱)去喝了霸王茶姬,怎么说呢,我点的奶茶有股洗衣液的味道哭了,感觉还没有五块钱的东方树叶好喝。
我真的好喜欢在杭州面基的朋友,170+的女孩子,面基的时候穿着背心短裤就来了,化了几乎看不出来的淡妆,这个人相处起来超级自然舒服,聊天的话题也很随意,八卦了最近的新闻,她身边的各种混乱的男女关系。
我笑着说她拥有着最保守的男女关系理念,但是却身处在一个最激进的行业里(艺术类)。
她说,和行业没关,所有男人都不行。
我想反驳,但是想了一圈,发现我赞同她的说法,男人确实不行。
虽然是第一次见面,但是她已经可以自由地穿搭并且自由地当着我的面吐槽男人,我很喜欢这种舒适的关系。
(毕竟我也吐槽了她安利的东西真难吃哈哈哈哈哈哈哈哈)
当然初次见面也有搞笑的事情,
点菜的时候
我:我吃得少。
友:好的。
上菜开吃的时候
友:我以为你说你吃得少是东北人的吃得少,没想你到吃这点就饱了。
我:没关系我也顺便多尝试一下当地食物。
友:那你怎么还这么胖?
我:我也不知道
我俩吃完饭后去了超市,我也看了那边主要吃什么蔬菜水果,顺便看到了几瓶没喝过的饮料(我第一次看到杨梅汁),顺手拿去结账了。
友:知道你怎么变胖的了。
我: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。
后来朋友回家了,在回家前让我夜游西湖,我说你也早点回家,我还要去旅馆工作呢,结果送走朋友后。我回旅馆工作到十二点后,夜游西湖这个事情就一直萦绕在脑中,后来果断换衣服去湖边了。
没想到即使凌晨,西湖边上也有一堆发疯的人,顿时感觉这个城市真好,年轻人完全不正经啊。
而且微风抚过西湖水,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真的很治愈,很适合找一个椅子在湖边发呆。
对了,朋友安利杭州鲜肉月饼,真的很好吃!
Hangzhou is an LGBT+ Friendly City:
由于是晚上到的厦门,第一印象是不愧是南方城市,我半夜十一点到的酒店,出门还能找到便利店和24小时的麻辣烫。
后面几天一直在思明区逛,不得不说厦门的绿化真的夸张,绿植的覆盖率真的多,有时候甚至高架桥上都有藤蔓缠绕,我是一边Citywalk一边拍照,感觉自己像走在花园里。
据说厦门被称为园林城市。
也去了鼓浪屿那边的海边,不过我对网红景点实在没兴趣就没去。不过我倒是去了中山公园,那边有好多人拍艺术写真,好像也有拍婚纱照的,anyway,风景确实漂亮,很容易出片。
公园里有人打牌,本东北I人发挥了社交属性,打听到了他们在玩一个叫80点的游戏,据说是闽南地区传统玩法。他们打牌看起来到是很规矩。
去了厦门的超市,看到了好多热带水果,朋友一边带逛一边给我讲厦门人是怎么熬汤的。看了超市卖的东西,感觉厦门也和其他沿海城市一样,卖各种海鲜,还有烤鱼片什么的。
然后厦门和台湾走得很近,所以饮食习惯也很类似,路边有很多地方卖凤梨酥,榴莲酥等各种酥的。
厦门有本土便利店,虽然我不认识,但是基本上是看不到711,罗森,全家的。
吃了沙茶面,感觉还OK,这边的卤味有时候是甜口的所以吃起来感觉很新奇,吃了几个虽然能接受。
这次见面的朋友是大学同学,曾经关系不错,现在不怎么交流了。她和之前一样没怎么变,可能变得更加内敛了。
我和她讲了最近旅行的感悟,讲人与城市的连接,我告诉她我和家乡的连接正在逐渐减少,然而我也没有和现在生活的东京建立新的连接,我现在没有和任何城市建立连接。
她讲她在厦门生活了20年,厦门已经是她的第二故乡了。
然后她带着我走了她曾经生活的街道,她在城市里发生的故事,她在哪里受过伤,在哪里住过院,在哪里和小伙伴吃喝玩乐。
我和她散步的时候感受到她确实被这座城市所给养,她的性格,情感和创造力也来源于这座城市。
她也给我讲了她的故事,她家的宗族观念非常强,所以她家很有钱但是很传统,年轻的时候她也反抗过各种封建糟粕,但现在也慢慢接受了。
我不知道如何评价,她是宗族观念的受益者(家族很容易聚财,她家算嫡系,很有钱),也是宗族观念的受害者,比如亲人离世她要跪一整夜,跪到失去知觉,膝盖淤青。
这次旅行我在阅读她,也在阅读厦门生活,也在阅读闽南文化的一角。朋友也推荐我去福州莆田看看,我想我有时间的话会去的。
周日因为临时有事,我从机场离开了这座只有两座大桥连接的小岛。
在厦门我突然高大了起来: